FINANCIAL KNOWLEDGE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将“魔爪”伸向了金融知识欠缺、防骗意识薄弱的老年群体,通过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,诱导老年人落入陷阱,严重侵害老年人的财产安全,将老年人辛苦积攒一生的积蓄“骗”为己有。为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全力维护老年消费群体金融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,让我们来关注老年人常见的消费金融风险及合理规避方式。
一、养老金投资理财
投资理财是现在的热门话题,老人们也都希望自己手里的养老金能够增值,一些不法分子就瞄准了老人的养老金,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,而且收益很好,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,待老人将养老金交给骗子之后,对方就人去楼空了。
风险提示:风险和收益都是并存的,凡是号称无风险、高收益的都是骗局无一例外!
二、骗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
一些不法分子冒充“公检法”等国家工作人员,称受害人涉嫌犯罪,吓唬老年人,为了证明清白,老人就根据骗子提示,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接受调查,结果被骗。
风险提示:当接到陌生的电话、短信务必做到“三不”:“不轻信”、“不透露个人及家人信息”、“不转账”,基本就不会上当受骗!
三、“中奖”基本上都是骗局
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节目组打电话称“中奖了”,成为了幸运观众、或者老人在外捡到中奖彩票,骗子会要求你先缴纳“个人所得税”,“公证费”等,实际上就是骗钱!
风险提示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千万不要贪图意外之财,收到此类中奖信息切勿轻信,及时与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询。
最后幸福消金提醒广大老年人,多学习金融知识,了解金融产品的特征、办理流程以及金融常识,有效增强风险识别能力,快速识破骗局,避免资金损失。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一定要谨记妥善保管个人信息,对一切在电话、短信、微信中甚至面对面索要个人信息、短信验证码、银行账户密码的行为都不要相信。戒除贪婪心理,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,切勿轻信所谓的“稳赚不赔”、“无风险、高收益”宣传,不要投资业务不清、风险不明的项目,以免掉入理财陷阱。防范欺瞒手段,避免跌入设好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