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ANCIAL KNOWLEDGE
新春佳节将至,相信大家都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中,但请注意岁末年初也是金融诈骗的高发期,大家切记不要放松警惕,下面列举几种春节期间常见的诈骗案例,希望大家仔细甄别,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!
一、“伪装红包”陷阱
春节期间经常有一些打着“春节补贴”“春运补贴”“抗疫补贴”等旗号的虚假红包链接,一旦点击后,会被要求填写个人的身份信息、银行账户信息等,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取;还有一种红包链接会诱使用户下载木马程序,在手机中植入病毒,进而控制手机中的相关功能。虽然“假红包”骗局在网上流传多年,但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,更容易中了这类“假红包”圈套。
二、扫码送礼品诈骗
春节期间往往有不法分子通过宣传“扫码转发广告到微信群可免费领取保温杯、纸巾、玩具等礼品”,引诱普通用户发送诈骗信息。诈骗分子会直接通过您的手机将含有兼职招聘、刷单类诈骗引流信息的“广告”转发到多个社区生活群、家族群等,这些广告会吸引更多潜在受害者上当受骗。
三、返乡购票诈骗
每年春运和春节返程期间,不少消费者抢不到票。此时,不法分子伪装成“黄牛”声称自己有票,只需在原价基础上加一、二百元即可代买。但其实,这些“黄牛”利用现有的火车票,用修图软件修改票面上的信息,“以假乱真”,欺骗消费者。还有一种诈骗是这样:消费者好不容易从正规途径抢到车票,没过多久便接到了“客服”电话,声称购票不成功或受疫情影响需办理退票。此刻一定要警惕,这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冒充客服,从中骗取消费者银行账号及密码等。
四、防诈小贴士
1、保护好自己的账号安全,不要轻信任何免费活动,不要帮助陌生人转发涉诈信息;网络刷单是违法行为,任何要求垫资的刷单兼职都是诈骗。
2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订票,购买车票都需进行实名制登记,盲目相信“黄牛”代抢,不仅耽误出行,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损失。
3、切勿泄露个人信息,特别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,一旦遇到短信里提供的电话号码,应向官方客服询问,更不要先行汇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