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者专栏

FINANCIAL KNOWLEDGE

风险提示—疫情期间:网络骗局多,交易需谨慎
发布时间:2022-12-01

当前,在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时候,有些不法分子趁机动起了歪脑筋,以疫情为由实施诈骗,将黑手伸进大家的“钱袋子”,花样百出。在防疫的同时,大家切莫忘记“防骗”。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跟疫情相关的诈骗套路。

一、核酸异常索要个人信息

不法分子自称“疫情防控中心”或“卫健委”工作人员,谎称受害者核酸结果异常,以配合防疫工作为由,索要身份证、银行账户、手机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,从而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的资金。

温馨提示:遇到防疫检查时,沉着应对、仔细核查工作人员身份。防疫排查工作不需收集您的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。

二、物流受阻,退货赔偿

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物流受阻,假冒电商客服人员,谎称订单无法收货,可退款及提供数倍退货赔偿,然后以信用分不足、理赔通道未开启等理由诱导受害人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、APP等,达到骗钱目的。

温馨提示:凡遇到对方声称物流受阻、快递丢失、主动要求给予高额赔偿、转账等情形,请提高警惕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,避免掉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。

三、亲人感染 索要费用

不法分子冒充医疗机构,利用小区封闭期间独居老人与子女无法及时联系等情况,谎称老人感染新冠或病重、病危,需被收治转运,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缴纳“治疗费”等。

温馨提示:遇到此类情形,请先保持冷静,及时通过电话及视频方式与亲友取得联系,了解情况。

风险提示:消费者应做到“六不”和“三问”。“六不”:不轻信、不汇款、不透漏、不扫码、不点击链接、不接听转接电话。“三问”:遇到可疑情况,主动询问当地派出所公安民警、主动咨询开户银行人员、主动询问当事人。


分享到:
返回列表